心理學家 – 東莞心理咨詢 http://www.alogblog.com Sun, 20 Aug 2023 12:21:16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8.2 http://www.alogblog.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2022121407512712.png 心理學家 – 東莞心理咨詢 http://www.alogblog.com 32 32 心理醫(yī)生去哪看 http://www.alogblog.com/7716.html Sun, 20 Aug 2023 12:20:53 +0000 http://www.alogblog.com/?p=7716 在現(xiàn)代生活中,保持心理健康變得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的緊密聯(lián)系,并尋求專業(yè)的心理醫(yī)生進行咨詢和治療。但是,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心理醫(yī)生去哪看,如何找到合適的心理咨詢師。本文將為您介紹心理醫(yī)生的種類和尋找適合自己的心理咨詢師的方法。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不同類型的心理醫(yī)生。在心理醫(yī)學領域,有多種專業(yè)人員可以提供心理咨詢和治療服務。心理醫(yī)生的種類包括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家、心理治療師和精神科醫(yī)生等。心理學家是通過心理學的研究和理論知識來提供咨詢和治療的專業(yè)人員。臨床心理學家則是在心理學領域深入研究并具備執(zhí)業(yè)資格的專家,可以進行更深層次的咨詢和治療。心理治療師則是進行心理咨詢和治療的專業(yè)人員,他們通常擁有心理學或心理治療學方面的相關學歷和經(jīng)驗。精神科醫(yī)生則是擁有醫(yī)學背景并在精神心理領域有專業(yè)知識的醫(yī)生,他們可以進行心理診斷和藥物治療。

那么,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心理咨詢師呢?首先,您可以咨詢您的家庭醫(yī)生或醫(yī)療保健提供者。他們通常會了解您的健康狀況,并可以給出一些建議和推薦。您也可以向朋友、家人或同事尋求推薦。如果他們曾經(jīng)有過心理咨詢經(jīng)歷,并且對咨詢師感到滿意,他們可能會向您推薦相同的專業(yè)人員。此外,互聯(lián)網(wǎng)也是尋找心理咨詢師的好去處。許多專業(yè)的心理醫(yī)生和咨詢機構(gòu)都擁有網(wǎng)站,您可以通過他們的網(wǎng)站了解他們的服務和背景信息,并在需要時預約咨詢。

在選擇心理咨詢師時,還有一些關鍵因素需要考慮。首先,您可以了解咨詢師的資歷和經(jīng)驗。一個有經(jīng)驗的咨詢師往往能夠更好地理解您的問題,并提供更有效的幫助。其次,您可以與咨詢師進行試面談。這可以幫助您了解咨詢師的風格和方法是否適合您的需求。您還可以向咨詢師咨詢關于治療時間、費用和保密性等方面的問題。最后,信任和舒適感也非常重要。您應該選擇一個您感到舒適,并且能夠信任的咨詢師。

除了找到合適的心理咨詢師,還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幫助您維護心理健康。例如,您可以嘗試進行一些放松和減壓的活動,如瑜伽、冥想、閱讀或聽音樂。保持良好的睡眠質(zhì)量和飲食習慣也是重要的。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社交關系同樣也有益于心理健康。如果您感到壓力過大或情緒困擾嚴重,及時尋求心理咨詢或治療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總之,保持心理健康是每個人的責任。如果您需要尋找心理醫(yī)生或咨詢師,您可以咨詢醫(yī)療保健提供者、朋友或互聯(lián)網(wǎng)。在選擇合適的咨詢師時,考慮咨詢師的資歷、經(jīng)驗、風格和舒適感非常重要。除此之外,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尋求適當?shù)膸椭彩蔷S護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
東莞男心理醫(yī)生,東莞男心理醫(yī)生和女心理醫(yī)生誰更有優(yōu)勢呢? http://www.alogblog.com/2527.html Wed, 15 Feb 2023 06:01:43 +0000 http://www.alogblog.com/?p=2527 說起約翰·華生,你對他的了解可能僅停留在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

其實,他還是個不折不扣的叛逆少年、風流成性的“老流氓”、半路出家的學術(shù)天才、叱咤風云的商業(yè)巨鱷!

華生可謂是心理學界的一朵奇葩。

華生誕生于一個貧苦農(nóng)家,少有人知道的是他整個高中時期都是個叛逆少年,用他自己的話描述就是懶惰、反叛、暴力和墮落,他還曾因持槍械斗被抓進過警局。

就是這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叛逆少年,看似與心理學家怎么都搭不上邊的人,有一個特點:啥都敢干!

他高中時做了一個勇敢的決定,改變了他的一生!

華生意識到,自己的學業(yè)水平很難考入大學,16歲的他單槍匹馬會見了神學院院長,沒曾想這個大膽的入學懇求竟然成功了!

進入大學后,華生的人生像開掛一樣,他秒變上進青年,用功學習之余兼職打工掙學費。從神學院畢業(yè)后又進入芝加哥大學深造,他從主修神學到哲學最后轉(zhuǎn)去心理學,半路出家的華生25歲時便成為了芝加哥大學最年輕的博士。

華生正式發(fā)布行為主義宣言是在35歲,他反對內(nèi)省、意識、感覺和想象,將心理學定義為行為的科學。他不僅得到心理學家的維護,更得到大量民眾的支持。那個年代,整個美國好像都成了行為主義者,他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美國心理學第一人。

但是,華生在聲名顯赫時搞起了婚外情,他與自己的研究生助理陷入愛河。這件事迅速登上了報刊頭條。華生直接從“神壇”跌入“地獄”。他被迫辭去大學教授及心理學會的所有職務,被各大高校、研究院拒之門外。

圖片從左到右為 助手雷娜、華生、華夫人

原以為一落千丈的華生會一蹶不振,但事實上他并沒有放棄自己,而是著手進軍商界,在廣告業(yè)“興風作浪”。不得不說,華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奇才,他成了一名極具創(chuàng)新力的廣告經(jīng)理,短短三年就已經(jīng)是美國廣告業(yè)最有錢的人之一。

在華生的晚年,終于得到了心理學界的平反,美國心理學會授予他終身成就獎。這份獎項來的稍晚,但也算是心理學界對他最好的補償。

01反倫理的“小艾伯特實驗”

小艾伯特實驗是一個顯示嬰兒經(jīng)典條件反射的實驗。

起初華生把白鼠、兔子、狗、猴子、面具、棉絮等放在小伯特面前,發(fā)現(xiàn)他都沒有任何恐懼。

實驗開始,當小白鼠一接近小艾波特,華生就站在背后大聲敲響鐵棒,就這樣小艾波特被無數(shù)聲巨響嚇到不行,哭得喘不過氣。

如此反復之后,每當小艾波特打算接觸這些小動物時,華生就會敲響鐵棒,半個月后,小艾波特一看到毛茸茸的東西,就心生恐懼,嚎啕大哭。

華生迫不及待想看到這個被植入的恐懼最終想如何發(fā)展,他又把皮毛物放在小伯特面前,小伯特放聲大哭,想拼命逃開,即使不再有聲音的刺激,小艾伯特的恐懼也沒有消失。

1920年 華生的“小艾伯特實驗”

華生的實驗成功了,他說“人的恐懼,是可以透過后天習得的?!钡“ㄌ氐呢瑝魠s在實驗結(jié)束后一直持續(xù)著。

小艾波特實驗表明某些像情緒一樣復雜、個性化的東西也服從于作用條件原理,對行為主義的開創(chuàng)功不可沒。

但這個實驗的殘酷性,也讓它蒙上心理學史上最令人心碎、臭名昭著的惡名。

02華生的理論成就

華生主張心理學用自然科學的客觀方法研究行為,在此基礎上構(gòu)建了他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體系。

在華生看來,行為是有機體適應環(huán)境的全部活動。

而心理學研究的目的在于確定刺激反應之間的規(guī)律,人們感知刺激后,就能預測接下來的反應。

華生認為人類除了有外顯的語言習慣即言語外,還有內(nèi)隱的語言習慣即思維。他還認為人格是可以改變的,改變?nèi)烁竦念A警就是改變?nèi)怂幍沫h(huán)境。

他曾說過鼎鼎有名的話:“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加上足以培育他們的特定環(huán)境,那么我擔保,隨便挑選其中一個嬰兒,我可以把他訓練為我選定的任何一種專家,醫(yī)生、律師、藝術(shù)家、商人、領導,甚至是乞丐和小偷,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傾向、秉性和他祖先的種族。”

華生是行為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但相當諷刺的是,他的兩個兒子從小就有心理創(chuàng)傷,都患上了抑郁癥,一個自殺,另一個選擇精神分析治療……

縱觀華生的一生,比普通的心理學家更加波瀾壯闊、此起彼伏。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心理學家的故事,歡迎關注唯學心理。

]]>
東莞焦慮癥的心理疏導,東莞焦慮癥心理疏導的基本方法? http://www.alogblog.com/2288.html Sun, 05 Feb 2023 19:58:58 +0000 http://www.alogblog.com/?p=2288

首先我們要淡化“治病”與“消除”這個概念,事實上在所有的焦慮障得中,普通人對大部分“癥狀”都是有所體驗的,許多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偶爾會感到焦慮難寐、腸胃緊張、頭疼煩躁、坐立不安,陷入能動不能靜的煩憂中,但是他們并沒有把這種表象癥狀當成是“病”,而是認為此時此刻就應該是這樣的。所以沒有怎么把這些癥狀放在心上,任其像流經(jīng)河床的水流,自在流逝罷了。而反觀不少苦惱的心靈總是對當下的焦慮情緒心有不甘,且

認為“不應當”產(chǎn)生那些情緒,同時拼命地想要除之而后快,因而這般執(zhí)著消除的心態(tài)反而進一步強化了“病感”。

調(diào)和焦慮情緒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一些實踐體悟不錯的過來人總是堅信這種體覺不適只是一種認識自我的助緣,焦慮本身的質(zhì)地并非堅實的病灶,僅僅只是“小我”的一種虛幻的執(zhí)著。許多蛻變的過來人因為這種信念的強有力支撐,總是能夠相對平常心地隨它去。

誠然,調(diào)和的方法總是比問題多,但是信心卻是自我蛻變的第一關鍵要素。實際上在我們的心性中早已具有一切平和的資源與特質(zhì)。當下我們一定要打破限制性的有毒信念,堅信自己一定可以看破焦慮的隱意,堅信自己一定可以收獲焦慮背后的重大禮物,堅信自己一定可以放下無明焦慮。

儒家心學創(chuàng)始人陸九淵說:“吾心即宇宙,宇宙在吾心。”心學集大成者

王陽明悲心疾呼:“天地萬物,本吾一體,無心外之物,無心外之理。”賢達的言論并非否定唯物辯證主義,而是重點強調(diào)任何規(guī)律法則都不可以脫離“心”而獨立存在。簡言之,心是一切的先驅(qū)。

先生游南鎮(zhèn),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先生(王陽明)的本意就是指任何一種現(xiàn)象都會因為“觀察者”與“觀察角度的不同”而產(chǎn)生變化。因此我真誠希望廣大的自救一族,當一些棘手的焦慮癥狀獲得一些調(diào)和后,越要堅信自己本心的力量及信念的力量。

在1954年5月6日前,多數(shù)的人都已經(jīng)深深相信4分鐘是人類跑完一英里的極限了,人類或許已經(jīng)很難再出現(xiàn)一位超人可以用短于4分鐘的時間跑完一英里。然而有一個叫Roger Bannister的人打破了這個記錄,而在此前近9年的時間里沒有人完成過。而后奇跡才剛剛開始,在Roger Bannister成功之后的約6周內(nèi),一位澳大利亞短跑選手John landy刷新了這條記錄。

在接下來9年的時間中,約有200人接二連三地打破了這個一度被認為是不可逾越的記錄。這些強有力的潛能突破的故事,從反面進一步反映出曾經(jīng)的那些限制性的信念對人類進程的重大束縛。

在國外曾經(jīng)有一項著名的研究,針對100名癌癥幸存者進行的深度調(diào)查訪問,發(fā)現(xiàn)他們抗癌奇跡背后最大的共同點是:他們都相信自己額外輔助使用的一些方法或心法是最有效也是最適合自己的。就這么簡單。

而美國傳奇式精神科醫(yī)生及當代頂級心理學家彌爾頓·埃里克森,在這方面也以親身經(jīng)驗告訴世人“信念”與“奇跡”之間的傳奇關聯(lián)。他成功地

挑戰(zhàn)了幾位權(quán)威醫(yī)師絕對性的限制性觀念,多位著名醫(yī)生認為他的小兒麻痹癥及其他病癥,很難讓他像正常人一樣延續(xù)應有的生命。不過他后來活到70多歲,比醫(yī)生預想的多了30年以上。而在這30年中,他從“疾病”中學到了很多,似乎也因為疾病的助緣直接培育了他非凡的洞察能力以及獨有的一些本領,至今依然是心理學界中的佳話。這位傳奇式心理學家,使用自己獨特的心理疏導策略與治療語言,在那個時代實現(xiàn)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堪稱奇跡的康復案例,在這方面恐怕至今也沒有多少個心理學家可以超越他。或許上帝為了讓他在生與死之間留下一些作為,而特地為他設置了一份量身定做的心路歷程,以助他完成自我人格修煉與夯實一份強有力的心理學技術(shù)。

有時候不是人類在療愈“心理疾病”,而是“心理疾病”在療愈我們。所有的自助者通過心病的助緣,通過參考前人的一些經(jīng)驗,就一定會發(fā)現(xiàn)不少“癥狀”是在間接的協(xié)助我們加深自我認識以及卸下一些不合乎規(guī)律的深沉心識與執(zhí)著心。許多對現(xiàn)代心理學有杰出貢獻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榮格、阿德勒、森田正馬、彌爾頓·艾瑞克森、芙朗辛·夏皮羅等),在深人治學的前前后后中幾乎也都深刻地體驗過一些特定煩惱或焦慮情緒,而后幾乎都從自身的特殊心路歷程中挖掘到了寶貴的經(jīng)驗,進而促進了一些新理念的誕生。所以我鼓勵廣大的病友們務必堅定自己的積極實踐與體悟,有時候不必去與他人的成功經(jīng)驗作比較,這個世界上任何一種方法有例行就一定有例外,或許你當下所體悟到的方法亦是極具價值的新發(fā)現(xiàn),因此有時候一定要獨立思考,適當拋棄對“權(quán)威者”的迷信,同時也莫受一切世間消極的局限性觀點的暗示,請勇敢地逆流而上,相信未來終將撥云見日。

或許有一天在你悟透了煩惱的來龍去脈時,你也可以整合出自己的理念與方便法,而后經(jīng)由一些傳播,利己利人,利人利己。我們有體驗慢性焦慮的心路智慧,就一定能夠邂逅走出焦慮的智慧。

]]>
東莞失去親人的心理疏導,東莞怎么安慰朋友心情不好? http://www.alogblog.com/2223.html Fri, 03 Feb 2023 19:58:58 +0000 http://www.alogblog.com/?p=2223 墨西哥文化里面對待死亡態(tài)度,肉身死亡的時候,你并不會消失不見,只是到了另外一個地方。你真正會消失不見,是當你被完全地遺忘的時候。

我們今天很幸運地能夠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文化,其實在各種文化資源當中,尋找一個我們覺得相對應符合我們對于生命的期待,而不一定要很僵硬地沿用“節(jié)哀順變”“請多保重”的這種,情緒上面撤回性的立場,或者是采用把死亡看待成陰森、恐怖、悲慘的態(tài)度。

在面對“親人死亡,要如何告別”這件事情上面,我們還覺得有第三個可以探討的重點。那就是,如果我們覺得,我們不想要感覺到“失去了你,我怎么活下去”,

心理學家其實給了我們一些緩解的建議。

1996年的時候,心理學家Klass提出了“持續(xù)性聯(lián)結(jié)”這一個可以看待死亡的方法。所謂“持續(xù)性聯(lián)結(jié)”,意思就是,雖然我們跟親人因為死亡被分開了,可是我們可以采用我們自己的方式,跟這位親人保持連接。我相信,即使你沒有聽過這個說法,你也看到很多人都這樣做了。把過世的親人的照片放在家里面的某處,這是最常見的做法。

有另外兩位心理學家Field和Filanosky,他們兩位就延續(xù)了持續(xù)性聯(lián)結(jié)這個想法,把這個持續(xù)性聯(lián)結(jié)分成了外在的持續(xù)性聯(lián)結(jié),以及內(nèi)在的持續(xù)性聯(lián)結(jié)。

外在的連接在我們的家庭里面也很常見,比方說祖宗牌位就是,也就是借由某一樣具體存在的物品,來紀念你跟這個親人之間的關系。

而內(nèi)在的連接不一樣,講究的不是外面的某一樣具體的物品,而是內(nèi)心的連接。比方說,像動畫電影《尋夢環(huán)游記》里面,表面上,重要的好像是把一張照片供奉在臺上,才能夠被記得;可是實際上,在關鍵時刻真正發(fā)。

揮作用的,是父女之間的一首歌。當女兒已經(jīng)遺忘了一切,連看到爸爸的照片也認不出來的時候,卻在聽見這首歌的時候,重新恢復了父女之間的回憶。這就代表著,內(nèi)在的連接遠超過外在的連接的重要。

外在的連接,不管是某一樣遺物,或者是一張照片,通常偏向某一種儀式的感覺。而儀式當中,我們得到的往往不是情感的確認,而是已發(fā)生事實的確認。所以不管是頒獎典禮、畢曲禮這一類的儀式,確認的都是你已經(jīng)畢業(yè)了,或者你已經(jīng)得獎了這件事情。

可是,真正能夠在情緒上面平復我們的悲傷的,是我們能夠感覺到,自己代表著逝者在世界上面繼續(xù)活下去。因為我們繼續(xù)活下去,繼續(xù)記得對方,對方的生命也因此得到了延續(xù)。這種延續(xù),更能夠確認對方在我們的人生當中所扮演的角色,所代表的意義。而不只是一個物品,或者是一張照片而已。

]]>
愛情心理問題,愛情心理問題測試題? http://www.alogblog.com/1058.html Thu, 29 Dec 2022 20:34:33 +0000 http://www.alogblog.com/?p=1058 詩人將愛情比喻成月亮,美麗而圣潔;心理學家卻把愛情比作建筑物,如果得不到維護,那么它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衰敗。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無論是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還是思想成熟的成年男女,也都曾在某一刻渴望愛情的出現(xiàn)。

然而,當人喻之于美好事物的愛情在連接上柴米油鹽醬醋茶時,關于愛情美好的濾鏡都會被打碎。事實上,人類對于愛情所抱有的美好寄托卻總是蘊含著生物學原理。相互依賴理論浪漫的親密關系功利化,這一理論在描述親密關系的微妙變化時,甚至將幸福、穩(wěn)定的親密關系比喻成收益頗豐的好工作

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將愛情分為三種成分,分別是親密、激情、承諾。其中親密是指兩個人喜歡,在一起能感到舒服;激情是指雙方之間相互迷戀、感性方面,而承諾更多的是愛情里理性的認知,雙方互相希望能夠與對方天長地久的生活下去。這三種成分缺少任意一種,愛情都不圓滿。在某種情況下,我們所形成的戀人親密關系更多反映了我們在幼年時的依戀關系。那些沒有形成良好的依戀關系的個體會更容易在親密關系中產(chǎn)生不安全的感受,因此,他們在愛情中對于承諾成分的需求會更多。

愛情的產(chǎn)生也是需要依靠天時地利人和,加拿大心理學家達頓做了一個著名的愛情實驗,即吊橋實驗,在非常危險的吊橋上,更容易產(chǎn)生心跳加速的愛情體驗。不過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只是把在吊橋上害怕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體驗誤認為是愛情產(chǎn)生的怦然心動。這種場景不僅僅是在吊橋之上,還有游樂園里的過山車、恐怖片以及高空墜落。這就是為什么在電視劇中那些經(jīng)歷了戰(zhàn)火紛飛的情侶之間的愛情會更加堅不可摧處于危險之境的女主角會一發(fā)不可收拾地愛上救過她的男主角。

人類會在前三個月迅速陷入理想化的愛情首先,幻想促進了浪漫。如前所述,愛情在一定程度上是盲目的。洋溢著激情的愛人們往往會將他們的伴侶理想化,縮小或忽略那些使他們止步不前的不利信息。想象、希望和異想天開的幻想會使與我們差異很大的人看起來有吸引力,至少暫時是這樣。當戀人產(chǎn)生多巴胺時,他們能體驗到快樂的感覺,因此他們會不遺余力地激活這些稀有的細胞。實際上在特定的情況下,激活讓人“感覺良好”的多巴胺是人們無法抗拒的誘惑。戀人因為愛情而分泌的多巴胺往往在新奇消失的時候也逐漸消失,激情也在逐漸消失,這就是為什么總會有人說,當愛情色彩在兩個人之間消失后,戀人的關系往往是親密和承諾來延續(xù)一生。

參考文獻:

米勒《親密關系》

遲毓凱《人生困惑二十講》

好了,今天的內(nèi)容就到這里了。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心理學的知識,可以嘗試多看看相關資料,也可以試著學習心理咨詢師基礎培訓課程,學習一些系統(tǒng)的心理學知識。

三君院,洞見你我他!每天學一點心理,讓你更懂你自己!

]]>